全国招标投标企业信用评价与公示平台
受理热线:4000-833-315(企业信用的征集、评定)

法律法规 首页 法律法规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财政部 国资委 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10-08 新闻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0 浏览次数:101104
  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现将《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予以发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2014年7月4日
 
  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纳税信用管理,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纳税信用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信息开展的采集、评价、确定、发布和应用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已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并适用查账征收的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类型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由省税务机关制定。
 
  第四条 国家税务总局主管全国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省以下税务机关负责所辖地区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五条 纳税信用管理遵循客观公正、标准统一、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六条 国家税务总局推行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统一纳税信用管理
 
  第七条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联合开展纳税信用评价工作。
 
  第八条 税务机关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相关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
 
  第二章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
 
  第九条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收集。
 
  第十条 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外部信息。
 
  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
 
  税务内部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外部参考信息包括评价年度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从相关部门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
 
  第十一条 纳税信用信息采集工作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机关组织实施,按月采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中的基本信息由税务机关从税务管理系统中采集,税务管理系统中暂缺的信息由税务机关通过纳税人申报采集;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从税收管理记录、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等渠道中采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税务内部信息从税务管理系统中采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第十条第四款外部信息主要通过税务管理系统、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相关部门官方网站、新闻媒体或者媒介等渠道采集。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媒介采集的信息应核实后使用。
 
  第三章 纳税信用评价
 
  第十五条 纳税信用评价采取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方式。评价指标包括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
 
  年度评价指标得分采取扣分方式。纳税人评价年度内经常性指标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齐全的,从100分起评;非经常性指标缺失的,从90分起评。
 
  直接判级适用于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纳税人。
 
  纳税信用评价指标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外部参考信息在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中记录,与纳税信用评价信息形成联动机制。
 
  第十七条 纳税信用评价周期为一个纳税年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不参加本期的评价:
 
  (一)纳入纳税信用管理时间不满一个评价年度的;
 
  (二)本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
 
  (三)因涉嫌税收违法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的;
 
  (四)被审计、财政部门依法查出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正在依法处理,尚未办结的;
 
  (五)已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尚未结案的;
 
  (六)其他不应参加本期评价的情形。
 
  第十八条 纳税信用级别设A、B、C、D四级。A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的;B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70分以上不满90分的;C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40分以上不满70分的; D级纳税信用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不满40分或者直接判级确定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本评价年度不能评为A级:
 
  (一)实际生产经营期不满3年的;
 
  (二)上一评价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为D级的;
 
  (三)非正常原因一个评价年度内增值税或营业税连续3个月或者累计6个月零申报、负申报的;
 
  (四)不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并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本评价年度直接判为D级:
 
  (一)存在逃避缴纳税款、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行为,经判决构成涉税犯罪的;
 
  (二)存在前项所列行为,未构成犯罪,但偷税(逃避缴纳税款)金额10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或者存在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已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的;
 
  (三)在规定期限内未按税务机关处理结论缴纳或者足额缴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
 
  (四)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或者拒绝、阻挠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务稽查执法行为的;
 
  (五)存在违反增值税发票管理规定或者违反其他发票管理规定的行为,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
 
  (六)提供虚假申报材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
 
  (七)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被停止出口退(免)税资格未到期的;
 
  (八)有非正常户记录或者由非正常户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
 
  (九)由D级纳税人的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
 
  (十)存在税务机关依法认定的其他严重失信情形的。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的,不影响其纳税信用评价
 
  (一)由于税务机关原因或者不可抗力,造成纳税人未能及时履行纳税义务的;
 
  (二)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造成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
 
  (三)国家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不影响纳税信用评价的情形。
 
  第四章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确定和发布
 
  第二十二条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确定和发布遵循谁评价、谁确定、谁发布的原则。
 
  第二十三条 税务机关每年4月确定上一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并为纳税人提供自我查询服务。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对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向作出评价的税务机关申请复评。作出评价的税务机关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进行复核。
 
  第二十五条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级别实行动态调整。
 
  因税务检查等发现纳税人以前评价年度需扣减信用评价指标得分或者直接判级的,税务机关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调整其以前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和记录。
 
  纳税人因第十七条第三、四、五项所列情形解除而向税务机关申请补充纳税信用评价的,税务机关应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信用评价状态变化时,税务机关可采取适当方式通知、提醒纳税人。
 
  第二十七条 税务机关对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按分级分类原则,依法有序开放:
 
  (一)主动公开A级纳税人名单及相关信息;
 
  (二)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以及与相关部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合作备忘录、协议等规定,逐步开放B、C、D级纳税人名单及相关信息;
 
  (三)定期或者不定期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第五章 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八条 税务机关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A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予以下列激励措施:
 
  (一)主动向社会公告年度A级纳税人名单;
 
  (二)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发票用量,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
 
  (三)普通发票按需领用;
 
  (四)连续3年被评为A级信用级别(简称3连A)的纳税人,除享受以上措施外,还可以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
 
  (五)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激励措施,以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的其他激励措施。
 
  第三十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B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实施正常管理,适时进行税收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辅导,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提供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的激励措施。
 
  第三十一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C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依法从严管理,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采取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管理措施。
 
  第三十二条 对纳税信用评价为D级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公开D级纳税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名单,对直接责任人员注册登记或者负责经营的其他纳税人纳税信用直接判为D级;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办理,普通发票的领用实行交(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
 
  (三)加强出口退税审核;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财政部 国资委 银保监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工作的通知
 
  国市监竞争〔2019〕1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企收费治理工作,近几年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违规收费明显减少,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仍然存在违规收费问题,影响简政降费政策落实和营商环境优化,损害了企业正当利益。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贯彻到位,确保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效果,防止出现冲抵效应,要按照“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系统清理、健全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责任,加大违规涉企收费查处力度
 
  (一)各部门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国务院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责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结合财政部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抓紧对涉企收费情况进行调研摸底,认真组织在本行业、本系统开展自查,严禁政府部门将自身应承担的费用转嫁企业承担,严禁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下属单位借用行政权力违规收费。对自查发现违规收费的,要立即整改,限期退还违规收取的费用,举一反三改进内部管理,坚决杜绝本行业、本系统出现违规收费行为。(国务院各部门负责,2019年9月底前完成)
 
  (二)各商业银行开展自查自纠。银保监会督促指导各商业银行总行,严格对照“七不准、四公开”要求(“七不准”:不得以贷转存、不得存贷挂钩、不得以贷收费、不得浮利分费、不得借贷搭售、不得一浮到顶、不得转嫁成本,“四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服务质价公开、效用功能公开、优惠政策公开),在全行组织自查自纠,坚决清理规范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收费行为。(银保监会负责,2019年9月底前完成)
 
  (三)加强随机抽查和典型案例曝光。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民政部、国资委结合各部门、各商业银行自查自纠情况,对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反映问题较多的其他领域进行随机抽查,重点抽查小微企业收费减免政策落实情况。对抽查发现的典型案例予以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民政部、国资委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二、事项一律公开,充分接受社会监督
 
  (四)公布要求企业接受第三方服务的事项。国务院各部门要梳理涉及本部门职责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确有依据要求企业接受第三方服务的事项,统一在本部门官方网站公布,并抄送市场监管总局;对法律法规依据不充分或实际不再需要企业接受第三方服务的事项,及时修订相关规章、政策性文件,提出法律法规修改建议。(国务院各部门负责,2019年9月底前完成)
 
  (五)公布政府部门行政委托事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部署清理各级政府部门以文件、会议纪要等形式委托事业单位、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办理的事项。属于政府自身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按规定纳入有关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并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确需以行政委托方式交由事业单位等承办的行政管理事项,按规定纳入政府部门委托事项清单并在官方网站公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2019年9月底前完成)
 
  (六)集中公示下属单位收费事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部署所属部门在官方网站统一公布下属单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性质和具体服务内容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收费公开透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2019年9月底前完成)
 
  (七)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区统一的《保留为行政审批必要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对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费用逐项明确由企业承担还是审批部门承担,并在官方网站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2019年9月底前完成)
 
  三、加强综合监管,建立健全治理长效机制
 
  (八)完善举报投诉查处机制。建立违规涉企收费举报投诉线索高效查处、信息共享、联合惩戒等工作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九)落实经费保障要求。相关涉企收费项目取消、减免后,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应由财政予以保障的支出,应当纳入政府预算予以安排。各地区要对有关预算安排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对保障不到位的要及时调整,确保合理经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以保障预算安排为由违规收费。财政部要持续加大预算监管力度,对有关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负责,持续推进)
 
  (十)依法依规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各地区、国务院各部门要加快推进中介机构与审批部门脱钩,放宽准入条件,加快市场培育,推进中介服务标准化,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形成合理价格。加强对中介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纠正中介机构借用行政职能或行政资源垄断经营、强制服务、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负责,持续推进)
 
  (十一)建立治理成效评估机制。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结合企业减负调查评估工作,建立治理违规涉企收费成效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对各地区、各部门降费减负和治理违规收费情况进行评估。(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负责,持续推进)
 
  (十二)健全治理法律体系。研究推进收费监管立法,完善收费监管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类违规收费行为的法律责任,强化各类收费主体依法收费意识。(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持续推进)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积极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联动治理违规涉企收费的工作格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创新监管方式,降低制度成本,进一步增强企业获得感,激发市场活力。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 财政部 国资委 银保监会
 
  2019年8月3日
 
  抄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四)加强纳税评估,严格审核其报送的各种资料;
 
  (五)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发现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的,不得适用规定处罚幅度内的最低标准;
 
  (六)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通报相关部门,建议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七)D级评价保留2年,第三年纳税信用不得评价为A级;
 
  (八)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惩戒措施,以及结合实际情况依法采取的其他严格管理措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省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2003年7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国税发〔2003〕92号)同时废止。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系本站从互联网搜集整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上一篇: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下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的通知

欢迎来到全国招标投标企业信用评价与公示平台!

用户登陆 | 用户注册 | 代理登陆

习近平总书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周小川:关于信用评级的若干问题及展望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

国家发改委致函感谢 政信研究院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系本站从互联网搜集整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上一篇: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下一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的通知